咏史乐府二首 其二 拥彗行
汉困楚,阿翁忍死登高俎。楚和汉,阿翁归来依旧战。
吁嗟翁归方立炎汉基,三年为虏生无几。功成不记翁危辱,但记曾嗔无赖儿。
泗上亭长作帝王,宫中老翁犹布衣。翁生不知皇帝贵,家令一言翁始畏。
儿来朝,翁拥彗。须臾趣诏尊上皇,家令归来金满床。
昔为田舍公,今为天子父,拥彗一迎真有助。呜呼拥彗行何足嗤,犹胜当年俎上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刘邦和他父亲刘太公的故事,用对比手法展现了权力与亲情的矛盾。
前半部分写刘邦和项羽争天下时,刘太公被项羽抓去当人质,差点被煮死。刘邦当上皇帝后,刘太公还是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连皇帝儿子的朝见都要拿着扫帚(拥彗)迎接,像个仆人。直到有个管家提醒刘邦要孝顺,刘邦才给父亲"太上皇"的尊号。
后半部分用三个对比:
1. 当年在砧板上等死的老人 vs 现在穿金戴银的天子之父
2. 不知道皇帝尊贵的乡下老头 vs 被管家教育后学会畏惧皇权的老人
3. 拿着扫帚迎接儿子很丢脸?但总比当年差点被煮死强
核心讽刺的是:
权力会扭曲亲情——儿子当皇帝后,父亲反而要遵守君臣之礼。最后两句点明:表面看老头拿扫帚迎儿子很可笑,但比起战争年代的危险,这已经算好结局了。暗指在权力游戏中,能活着已是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