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游泗洲
浊流一千里,快泻如建瓴。
解舟东湾桥,昼夜不得停。
忽惊万顷碧,一举当眼青。
自推舴艋窗,出步杨柳汀。
精神觉萧散,鹤雏生翅翎。
僧伽坐阅世,层崖登青冥。
生涯亦何有,随处悬盂瓶。
洗心依老宿,湛意终残经。
回头大梁梦,尘迹俱凋零。
余亦厌久客,行趁东扬舲。
会宿淮山阳,话此遭熏蒸。
看君新句法,霜刀新发硎。
解舟东湾桥,昼夜不得停。
忽惊万顷碧,一举当眼青。
自推舴艋窗,出步杨柳汀。
精神觉萧散,鹤雏生翅翎。
僧伽坐阅世,层崖登青冥。
生涯亦何有,随处悬盂瓶。
洗心依老宿,湛意终残经。
回头大梁梦,尘迹俱凋零。
余亦厌久客,行趁东扬舲。
会宿淮山阳,话此遭熏蒸。
看君新句法,霜刀新发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乘船远行的场景,以及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和超脱尘世的禅意。
开头四句写船行迅速,浊浪千里,船从东湾桥出发,日夜不停。这里用"浊流""快泻"等词,生动展现了水势的浩大和行船的迅疾。
接着诗人突然看到万顷碧波,满眼青翠,于是推开小船窗户,走到杨柳岸边散步。这里的色彩对比强烈,从"浊流"到"碧""青",视觉冲击很强,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精神觉萧散"以下六句写僧人的超然心境。他像长出翅膀的鹤雏般轻盈自在,像高僧坐看世事变迁,登上青天般的悬崖。他的生活简单,只带着一个悬着的钵盂,跟随老僧修行,专心研读佛经。
最后八句诗人表达了对尘世的厌倦。他回望在汴梁(大梁)的往事,觉得都如过眼云烟。自己也厌倦了长期漂泊,准备乘船东行。期待与友人在淮山南麓相会,畅谈这些感受。最后赞美友人的新诗像新磨的刀一样锋利。
全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僧人超脱的形象,表达了远离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禅意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