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登高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豪迈又略带忧郁的复杂心境。
前两句直接点明重阳登高的特别感受:站在马谷山上远眺,渤海岸边的荒野景色苍茫开阔,让人心胸为之一畅。这里用"奇哉"二字,生动传达出登高时的新鲜感和兴奋。
中间四句通过具体景物展开描写:诗人特别喜爱山巅傲霜开放的野菊(寒花),觉得这份野趣比去热闹的戏马台更有意思。抬头看浮云万里,天空高远得仿佛无法对话;低头见秋叶飘零,大雁南飞,三秋的萧瑟扑面而来。这些景物描写既展现了开阔的视野,又暗含人生感慨。
最后两句借用典故抒发感慨:诗人反用"牛山涕泪"的典故(齐景公登牛山感叹人生短暂而哭泣的故事),认为与其像古人那样对着美景伤感流泪,不如痛快饮酒。这种看似洒脱的态度,其实藏着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只是用豪饮来对抗这种忧郁。
全诗最妙处在于将重阳登高的传统主题写出了新意:既有"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又有"人生几何"的忧思,最后用"不如饮酒"的洒脱姿态收尾,三种情绪交织,形成一种既旷达又深沉的特殊韵味。特别是"寒花"与"落木"的对比,"浮云"与"飞雁"的呼应,把秋日登高的视觉体验转化成了对生命况味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