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嘉兴一座叫"宣公桥"的古桥,背后藏着一段让人意难平的历史故事。
诗的前两句点出关键人物——唐朝名相裴度(裴少保)。他本可以成就更大功业,却因政治斗争最终失败。"败垂成"三字特别扎心,就像煮熟的鸭子飞了,眼看要成功的事突然黄了。
后两句把镜头拉到现实:如今桥边来来往往的路人,提起这事仍然愤愤不平。诗人用"今犹恨"三个字,把唐朝的遗憾一直延续到宋朝(作者是宋人),说明这种英雄失意的故事总能引发共鸣。
全诗妙在把一座普通的桥变成了历史情绪的载体。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有类似的"意难平"时刻——可能是自己的挫折,也可能是为他人抱屈。诗人站在桥边,仿佛能听到千百年来过路人共同的叹息声,这种跨越时空的共情正是诗歌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张尧同
张尧同,秀州(今浙江嘉兴)人,仕履未详。清《四库总目提要》据诗中有咏潘师旦会景亭、赵衮赵老园,定为宁宗以后人。著作已散佚,仅流传《嘉禾百咏》一卷。张尧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所收《嘉禾百咏》为底本,校以影印《宋元方志丛刊》所收《至元嘉禾志》卷三一,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