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南湖有感

路近南湖已怕行,旧游无处不伤情。
玩梅小院疑前梦,听雨闲房似隔生。
衰鬓照来秋水碧,愁心敲破晚钟清。
空王应念迷家子,一缕天香即化城。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人重游南湖时触景生情的感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往事的怀念和物是人非的伤感。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主题:还没走到南湖就开始害怕,因为这里处处都是回忆,每个角落都让人伤心。这种"近乡情怯"的心理很真实,就像我们多年后回到母校或故乡时那种既期待又害怕的感觉。

中间四句用具体场景展开回忆:曾经在种着梅花的小院玩耍,如今恍惚得像一场梦;在安静的房间里听雨声的日子,仿佛已经是上辈子的事。看着湖水中映出的白发(衰鬓),听着傍晚的钟声,每一声都敲在愁苦的心上。这里用"秋水碧"和"晚钟清"的美丽景色,反衬出内心的苍凉。

最后两句转向宗教寻求慰藉:希望佛祖能怜悯我这个迷失在红尘中的人,让一缕佛香带我找到心灵的归宿。"化城"是佛教用语,比喻超脱痛苦的净土,表达了诗人想从伤感中解脱的愿望。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用日常可见的梅花、雨声、湖水、钟声等意象,把那种"记忆犹新却恍如隔世"的复杂感受写得特别真切。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某个熟悉的地方或物品突然勾起回忆,让人既甜蜜又心酸。诗人把这种人人都懂却难以言说的心情,用诗意的语言精准地表达出来了。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