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磬山寺

山色澹空翠,飒然生晚凉。
花林隐精舍,藓壁下残阳。
夜静疏钟发,泉流曲涧长。
鬓丝禅榻旁,无隐木樨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山寺中感受到的宁静与超脱,语言清新自然,画面感很强。

首联"山色澹空翠,飒然生晚凉"用简单的语言勾勒出傍晚山景:青翠的山色渐渐淡去,凉风突然吹来。就像我们夏天傍晚爬山时,突然感受到的那阵凉风一样真实。

颔联"花林隐精舍,藓壁下残阳"继续描绘细节:开满花的树林里藏着寺庙,长满青苔的石壁上洒着夕阳余晖。这两句把寺庙环境写得既美丽又幽静,让人仿佛看到阳光透过树叶在苔藓上跳动的画面。

颈联"夜静疏钟发,泉流曲涧长"转入听觉描写:夜深人静时传来稀疏的钟声,泉水在弯曲的山涧中流淌。这里用声音反衬出环境的宁静,就像我们在安静的夜晚听到远处钟声时,反而觉得四周更静了。

尾联"鬓丝禅榻旁,无隐木樨香"最有意境:诗人坐在禅床边,白发(鬓丝)显示他已不年轻,但此刻他完全沉浸在木樨花的香气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体验就像我们偶尔闻到某种熟悉的花香时,突然忘记所有烦恼的感觉。

全诗妙在不用深奥词汇,却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的多角度描写,让读者仿佛亲临其境。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平静",但通过这些细腻的观察和感受,自然流露出内心的安宁。这种写景抒情的手法,让普通读者也能体会到山寺生活的美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