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苑寺

分半作民栖,犹藏一曲溪。
鹊窥莲叶座,僧占菜花畦。
白蠹鱼销粉,青乾兽剥泥。
幸留唐刻在,相伴峻郎题。

现代解析

《鹿苑寺》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寺庙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历史的厚重。

首先,诗的开头“分半作民栖,犹藏一曲溪”告诉我们,这座寺庙的一部分被百姓居住,但依然保留着一条小溪,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溪水象征着寺庙的清净与自然之美。

接着,“鹊窥莲叶座,僧占菜花畦”描绘了寺庙中的生活场景。鹊鸟在莲叶上窥视,仿佛在观察寺庙的宁静;僧人们在菜园中劳作,展现了他们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这两句诗通过动物的行为和僧人的日常活动,进一步烘托出寺庙的平和与安宁。

然后,“白蠹鱼销粉,青乾兽剥泥”则转向了寺庙的古老与岁月的痕迹。白蠹鱼(一种蛀虫)在侵蚀着寺庙的木质结构,青乾兽(可能指石雕或泥塑)也在剥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寺庙的沧桑。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物象,表达了寺庙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与衰败。

最后,“幸留唐刻在,相伴峻郎题”点出了寺庙中幸存的唐代石刻,这些石刻与峻郎(可能指某位文人)的题字相伴,成为了寺庙历史的见证。这两句诗强调了寺庙的文化价值,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珍视与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鹿苑寺的描写,展现了寺庙的宁静、僧人的日常生活、岁月的痕迹以及历史的文化价值。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历史感与自然美的世界,让人感受到寺庙的独特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