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奉酬家仲畇尚书

昔我居柴墟,菰芦托幽窅。
弱冠事柔翰,闭户恣研讨。
经畬服许郑,词条撷江鲍。
如以碧镂管,仰窥青玉昊。
沥液漱回甘,散襟抒夙抱。
咫闻夸耳食,奥阼矜目巧。
通籍入承明,阊阖集簪袅。
兹白争权奇,飞黄咸服皂。
翠毂何雕锼,珊鞭相窈袅。
我似沧海粟,独对寒庭筱。
解颐寻匡衡,书空笑殷浩。
亦有金薤篇,但作宴瑱饱。
诗摹蚓窍微,字仿蚕眠小。
高冠虽切云,下士难闻道。
罗友逢揶揄,王澄真绝倒。
皇华忽駪征,白檀除热恼。
恩遇山海宽,报称涓埃少。
文轸谈竹王,锋车慑华䝤。
风尘厄辕驹,岁月过隙鸟。
谁知㽛町遥,重见戈甲扰。
钦䲹声已去,蛛蝥丝尚绕。
安得霹雳手,迅使霜箨扫。
勿令斗蜗角,相搏梦盬脑。
防秋静边亭,媐春集屯堡。
方今多鼓鼙,思之元发缟。
江汉生烽霾,妇孺积忧悄。
虐焰肆豨突,妖氛逞兔狡。
行当捧海浇,慎莫聚铁造。
罴虎严止齐,刍粟精覈考。
六韬奋鹰扬,七萃喜凫藻。
捷书奏甘泉,俘玉作典宝。
蠮螉清远塞,鲸鲵戮遐岛。
宵旰勤可纡,黔黎慰宜早。
请赓七德歌,愿向五湖老。
只余一片冰,怀中未能了。
荩箧无著书,花砖叨视草。
琳琅校天禄,殿阁趋云表。
珂影玉河深,钟声金阙晓。
再持英簜行,不觉舟车挠。
山水协素心,吟啸愧长爪。
苍茫鸿蹋雪,辗转虫食蓼。
付之括地图,浮以清酒醥。
大笔何淋漓,高咏发朕兆。
我归学放翁,年丰谢富媪。
安神艺苑间,怀旧烟波渺。
松柏见本性,岁寒期共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官员回顾自己人生经历、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作品,可以分成五个部分来理解:

1. 寒窗苦读的青春(开头到"散襟抒夙抱")
诗人回忆年轻时在柴墟(家乡)埋头苦读的日子,像啃硬骨头一样钻研许慎、郑玄的经学,学习江淹、鲍照的文采。用"仰窥青玉昊"比喻自己像举着碧玉笔杆仰望星空,既说明学习条件简陋,又表现对知识的渴望。

2. 官场浮沉的感慨("通籍入承明"到"下士难闻道")
描述进入官场后的见闻:皇宫前权贵们像赛马般争奇斗艳("兹白争权奇"),自己却像沧海一粟般渺小。用"书空笑殷浩"典故自嘲空有抱负,用"蚕眠小"形容小心翼翼写公文的状态,反映官场压抑。

3. 边疆平乱的经历("皇华忽駪征"到"俘玉作典宝")
记叙奉命平定边疆叛乱的过程。用"白檀除热恼"比喻皇帝派他解决边患,像檀香能镇定心神。描写战场"风尘厄辕驹"的艰辛,表达对"妇孺积忧悄"百姓的同情,最终以"鲸鲵戮遐岛"宣告胜利。

4. 忧国忧民的情怀("宵旰勤可纡"到"怀旧烟波渺")
胜利后仍心系国家,用"黔黎慰宜早"强调要尽早安抚百姓。最后表达归隐愿望,想学陆游(放翁)隐居田园,但"怀中未能了"显示仍放不下责任。

5. 全诗亮点
- 生动比喻:把权贵比作赛马("飞黄咸服皂"),把公文写作比作蚕吃桑叶("字仿蚕眠小")
- 强烈对比:年轻时的求知若渴与官场的压抑形成反差
- 家国情怀:即使想归隐仍牵挂国事,体现古代文人的责任感

全诗像一封坦诚的家书,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又充满对百姓疾苦的关切,展现了传统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