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树堂散怀

得失吾何有,荣枯事尽删。神常游物外,名恐落人间。

流水一声磬,夕阳数点山。闲身倚枯树,伫看鸟飞还。

棕竹新添杖,扶来步步安。浑如得老友,从此共盘桓。

天地孤身在,冰霜白发寒。一编写情性,只可自家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隐士形象。全诗用简单自然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看淡名利、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

开篇四句直抒胸臆:作者说自己不在乎得失荣辱,精神已经超脱于世俗之外,甚至害怕名声传到人间。这种态度就像现代人说的"佛系生活",但比佛系更彻底,是真正的心灵自由。

中间部分用几个生动的画面展现隐居生活:流水声伴着寺庙钟声,夕阳映照远山,闲靠着枯树看飞鸟归巢。这些画面充满禅意,就像用文字画了一幅水墨画,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美。特别是"扶竹杖如得老友"的比喻,把日常用品写得很有温度,说明简单的生活也能充满温情。

最后四句转向深沉:虽然天地广阔却感到孤独,冰霜染白了头发,但依然坚持用诗歌记录真实性情。这里"只可自家看"说得特别真诚,说明写诗不是为了出名,纯粹是自我表达,就像现代人写私人日记一样。

全诗魅力在于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深刻的人生感悟。不堆砌辞藻,就像朋友聊天般自然,但每句都透着智慧。特别是把"枯树""竹杖"这些普通事物写出诗意,教会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看待平凡生活。诗中那种"与世无争"的洒脱,对忙碌的现代人来说,或许正是一剂减压良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