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寺丞挽诗

白鹿人先去,西坡事又非。
客情何所向,老泪不禁挥。
日短輀车急,山寒冢未腓。
犹闻辞楚辟,来救越民饥。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逝者黄寺丞的深切哀悼,同时暗含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读来令人动容。

首联"白鹿人先去,西坡事又非"用两个典故开篇:白鹿指东汉隐士庞德公乘白鹿入山,暗喻黄寺丞已离世;西坡可能暗指苏轼(号东坡),暗示世事变迁。两句合起来是说:像庞德公这样的高人已经离去,而像苏轼那样的风流人物也已成往事,表达了对逝者的追思和对世事无常的感叹。

颔联"客情何所向,老泪不禁挥"直抒胸臆:作为客居他乡的人,内心的哀思无处寄托,只能任凭老泪纵横。这两句生动展现了诗人悲痛难抑的心情。

颈联"日短輀车急,山寒冢未腓"描写送葬场景:冬日短暂,灵车匆匆;寒山之中,新坟未干。通过"日短"、"山寒"等意象,营造出凄凉肃穆的氛围,暗示生命短暂如冬日,终将归于黄土。

尾联"犹闻辞楚辟,来救越民饥"笔锋一转,追忆逝者生前功绩:听说他曾经辞去楚地的官职,来救济越地饥荒的百姓。这两句突出了黄寺丞心系百姓、为民请命的高尚品格,使哀思中又见敬意。

全诗以哀思起笔,以颂德作结,将个人悲痛与对逝者品格的赞颂自然融合。诗人通过冬日送葬的场景描写、历史典故的化用,以及直抒胸臆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生死无常的悲凉,也看到人性光辉的永恒。诗中"老泪不禁挥"等句尤其打动人心,展现了真挚动人的情感力量。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