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诗

毓秀含华十六龄,慈韩口授十三经。
奇文不欲撑天地,大节偏教揭日星。
何姓移剑亡汉室,谁人复楚乞秦廷。
顾从一死明忠孝,碧血应留万古青。
弱质原归玉女峰,家亡国破恨重重。
椿萱已遂抒忠顾,昆弟先教殉难从。
热血千年啼杜宇,寒泉三尺照芙蓉。
堪灶宫院齐收北,忍听天朝长乐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十六岁少女的绝命遗言,充满了家国情怀和刚烈气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少女的成长与信念 开头说自己从小受母亲教导("慈韩口授十三经"),熟读儒家经典,培养了一身正气。虽然年纪小,但她不愿用华丽文章博名声,只想用生命捍卫气节("奇文不欲撑天地"),像太阳星辰一样光明磊落。

2. 亡国之痛与决绝 用"何姓移剑亡汉室"(暗指权臣篡位)、"谁人复楚乞秦廷"(反问谁能救国)两个典故,表达对明朝灭亡的悲愤。她选择用死亡证明忠孝("顾从一死明忠孝"),让碧血丹心永留青史。

3. 全家殉国的壮烈 后段更揪心:弱女子本可隐居("玉女峰"),但面对国破家亡,父母兄弟都已殉国("椿萱已遂抒忠顾,昆弟先教殉难")。她想象死后会化作杜鹃啼血,坟墓如清泉映照莲花般高洁。最后听到象征明朝的"长乐钟"声,更坚定赴死决心。

全诗最震撼的是反差感——十六岁本该是无忧年华,却因时代巨变被迫成长。她用"杜宇啼血""寒泉照芙蓉"这些凄美意象,把惨烈牺牲写得充满诗意,展现出超越年龄的坚毅与文采。

徐元娘

徐元娘(一二六一~一二七六),江山(今属浙江)人。应镳女。恭宗德祐二年元兵破临安,随父兄投井死,年十六。事见清同治《江山县志》卷一○。今录诗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