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淡然的心境,用自然意象表达人生感悟。
前两句"偶逐云心出,聊同雪爪留"用云和雪作比喻:人生就像偶尔追随云朵飘荡,又像雪地留下的爪印般短暂。这里透露出随遇而安的态度,暗示人生际遇的偶然性。
中间四句通过时光、季节、星空的描写展现生命的流动感。"年华长冉冉"说时间缓缓流逝,"去住两悠悠"表达对去留的淡然。看到花草萌发知道春天将至,仰望星空感受夜的清凉,这些都在说人要顺应自然规律。
最后两句"太虚无色相,何处着离愁"是点睛之笔。作者认为宇宙本质是空明的,既然万物都是虚幻的,又何必为离别忧愁呢?这种看破红尘的智慧,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全诗用云、雪、花草、星空等常见意象,把深刻的哲理说得亲切自然。它告诉我们:人生短暂多变,不必过分执着,学会以平和心态看待得失,才能获得心灵的自由。这种思想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依然能给我们带来启发和慰藉。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