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见雁

风雨催春急,春归雁未归。
岂无羁旅恨,可奈羽毛稀。
影度深林暗,心伤故国非。
踯蹰淮浦里,应愧与时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大雁在暮春时节的孤独与无奈,借雁喻人,表达了漂泊者对故乡的思念和现实困境中的矛盾心理。

前两句"风雨催春急,春归雁未归"用风雨加速春天流逝的景象,暗示时光飞逝。春天都结束了,大雁却没能按时回家,制造了一个反常现象,引发读者好奇。

中间四句揭示原因:不是大雁不想回家("岂无羁旅恨"),而是羽毛稀疏无力飞行("可奈羽毛稀")。它飞过幽暗的森林("影度深林暗"),内心为故乡物是人非而伤痛("心伤故国非")。这里羽毛稀疏可以理解为现实条件的限制,也可能是诗人自身能力或处境的隐喻。

最后两句"踯蹰淮浦里,应愧与时违"描写大雁在淮水边徘徊不前的样子,自责自己跟不上时代变化。这个画面生动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既渴望回归,又无力改变现状的矛盾心理。

全诗通过大雁的视角,把抽象的家国之思、人生困境转化为具象的自然画面。特别是"羽毛稀"这个细节,既符合候鸟的生理特征,又巧妙暗示了人在现实面前的无力感。最后徘徊水边的场景,让这种矛盾心理变得可视可感,容易引发普通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差距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