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雅士的闲适生活,充满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意境。
首联"道南移宅后,萧瑟草堂赀"说的是主人搬家后,虽然住处简朴,但依然保持着文人风骨。"萧瑟"二字既写环境,也暗含主人淡泊的心境。
颔联"尚有孤亭在,堪歌伐木诗"写竹亭虽孤,却适合吟咏《诗经》中描写友情的《伐木》篇,暗示主人虽居简朴,仍不忘结交良朋。
颈联"翠兼梧下竹,黄坼圃中葵"用色彩对比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田园图景:翠绿的竹子与梧桐相映,金黄的葵花在园中绽放。这两句不仅画面感强,还暗示了季节的变换。
尾联"最爱凉风满,无烦羽扇持"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写主人最爱亭中自然凉风,连扇子都不用。这既表现了竹亭的清凉宜人,更体现了主人随遇而安、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竹亭、草木、凉风等意象,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人生活场景。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那份闲适淡泊的生活情趣。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