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圣母阁时的所见所感,语言生动,意境开阔。
首联“越地灵踪多少处,伽蓝难上此楼台”,开门见山,点明圣母阁在越地众多名胜中的独特地位——它高耸难攀,却也因此更显不凡。诗人用“灵踪”形容越地的风景名胜,暗示此地充满灵气,而“难上”则突出了圣母阁的险峻,为下文登高望远的壮丽景色做铺垫。
颔联“有时风掣浪声到,半夜月排山势来”,用动态的笔触描绘了圣母阁上的听觉和视觉体验。风呼啸而过,仿佛带来了远处的浪涛声;夜深人静时,月光倾泻而下,山势仿佛被月光推开,扑面而来。这两句诗充满了动感和气势,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力量。
颈联“极目烟岚迷远近,百般花木雕尘埃”,转而描写白天登阁远眺的景象。远处的山岚雾气缭绕,近处的花木繁茂,仿佛被精心雕琢,不染尘埃。诗人用“迷”字形容烟雾的朦胧,用“雕”字形容花木的精致,展现出圣母阁周围景色的层次感和美感。
尾联“可怜光景吟无尽,知我登临更几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感叹自己无法用诗句完全表达内心的感受,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不知道还能有机会几次登临此地。这里的“可怜”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怜悯”,而是“可爱、令人珍惜”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和珍惜。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又有对人生际遇的淡淡感慨。诗人通过登高望远的体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读来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