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问·句践

昔句践兮思报吴,问国政兮五大夫。
辟田野兮实仓府,访疾苦兮字幼孤。
抱冰兮握火,置胆兮坐卧。
采蕺兮与葛,侧席兮闾左。
觞酒豆肉兮必均其施,乐不尽声兮食不致味。
鸷鸟匿形兮逾一十祀,吴无稻蟹兮越有地利。
一朝兴师兮三战得志,姑苏既墟兮横行淮泗。
伯东诸侯兮贺贡毕致,赫然隽功兮又何可议。
客曰异哉兮彼长颈而乌喙。如其可与其乐兮,
何鸱夷之远避。

现代解析

这首《越问·句践》讲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复仇灭吴的故事,用现代视角可以这样理解:

1. 复仇的执念
开篇就说勾践满脑子想着报复吴国,他找来五位大臣商量治国策略。就像现代人创业要先组建核心团队,勾践的"高管团队"帮他制定了关键政策:开垦荒地填满粮仓(类似搞经济建设),走访民间照顾孤儿病弱(建立社会保障)。

2. 自虐式奋斗
诗中"抱冰握火""坐卧尝胆"这些细节特别生动——勾践冬天抱冰块、夏天烤火来磨练意志,把苦胆挂屋里提醒自己别忘耻辱。这就像今天创业者睡办公室、吃泡面的拼搏状态,只不过勾践更极端,连蕺菜(野菜)和葛藤(粗纤维植物)这种难吃的东西都硬啃。

3. 收买人心的策略
他搞"共同富裕"很有一套:分酒肉绝对公平(均其施),娱乐不放纵(乐不尽声),吃饭不讲究(食不致味)。就像精明老板用股权激励员工,勾践用平等分享换来了民众支持。

4. 隐忍的智慧
勾践装怂装了十多年(一十祀),表面顺从暗地发展。诗中对比很妙:吴国闹粮荒(无稻蟹)时,越国偷偷搞基建(有地利)。这就像商业竞争中,对手犯错时自己默默积累优势。

5. 逆袭的爽文结局
最终三战灭吴,把吴王夫差的老巢姑苏城变成废墟,还北上称霸。最后两句埋了彩蛋:范蠡看出勾践"长脖子乌鸦嘴"的面相不能共富贵,灭吴后立刻带着西施跑路(鸱夷远避),暗示帝王只能共患难的本质。

现代启示
这首诗像一部古代创业史:
- 目标坚定(复仇)
- 团队靠谱(五大夫)
- 吃苦耐劳(尝胆)
- 民心工程(均施)
- 抓住机遇(吴国内乱)
- 功成身退(范蠡的选择)
唯一不同的是,现代人不用真的吃胆,但勾践这种极致专注的精神,放在任何时代都让人震撼。

孙因

庆元慈溪人。孙梦观兄。理宗宝庆二年进士。仕至朝请大夫。晚年隐居四明山。博综古今,善属文,尝采会稽遗事作《越问》,以补王十朋《风俗赋》之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