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读书人的夜晚,充满了对功名和人生的感慨。
前两句写环境:纸糊的窗户、竹制的屋子,一盏孤灯亮着,照出梅花影子映在菱花镜上。这里用"耿"字形容灯光微弱却坚持亮着,暗示主人公正挑灯夜读。
中间四句写心境:读书人舍不得换下夏天的薄衣(白纻),因为功名就像画出来的饼、皇帝赏赐的红绫饼一样虚幻。科举考场如同春梦,三年一次却总让人失望;漂泊在外的愁绪,在这个秋夜越发浓重。
最后两句写回忆:回头望去,曾经向往的功名(蓬山象征仕途)已经遥远,只剩下浔阳江上一轮孤月照着清澈的江水。这里用"孤月"呼应开头的"寒灯",形成首尾呼应。
全诗妙在把读书人的孤独、对功名的矛盾心理,通过寒夜景物自然流露出来。没有直接说"我很苦",但通过"纸窗竹屋""孤月寒灯"这些意象,让读者能感受到那种清冷寂寞。最后江月澄澈的画面,又给人一丝超脱的感觉,仿佛在说:功名虽好,但独守本心也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