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秀才归桑水宁觐

归和初喜戢戈矛,乍捧乡书感去留。
雁序分飞离汉口,鸰原骞翥在鳌头。
家邻紫塞仍千里,路过黄河更几州。
应到高堂问安后,却携文入帝京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刘秀才的游子归乡探亲后又准备进京求学的场景,充满了亲情与抱负的交织情感。

前两句写战争结束后的和平喜悦,刘秀才捧着家书犹豫是否该回家。用"戢戈矛"(收起武器)比喻战乱平息,"感去留"表现了他既想家又牵挂前程的矛盾心情。

中间四句生动描绘了旅途景象:大雁在汉口分散飞行,暗喻兄弟分离;"鸰原"典故指兄弟情深,"鳌头"则暗示科举高中的理想。随后点明家乡在遥远的北方边塞(紫塞),途中要跨越黄河、经过多个州县,凸显归途艰辛。

最后两句是温馨嘱咐:先回家好好问候父母(高堂问安),然后再带着文章去京城闯荡。展现了传统文人"忠孝两全"的追求——既尽孝道,又不放弃功名理想。

全诗通过"归乡-离家"的双重线索,将亲情温暖与事业追求自然融合。用大雁分飞、跨越黄河等旅途意象,巧妙传递了游子复杂心境,语言朴实却情感真挚。

齐己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