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有感

几年不上越王台,独立津亭送客回。
风卷潮声归海去,云排雨势隔江来。
山藏南渡诸陵树,沙涨西兴一岸苔。
秋后风光图画里,栏干十二忆蓬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渡口送别友人后,独自眺望江景时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历史联想,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

首联"几年不上越王台,独立津亭送客回"交代了场景:诗人多年未登越王台(象征历史遗迹),此刻独自站在渡口亭中送别友人。这里透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淡淡惆怅。

中间两联用四组动态画面展现江边壮阔景象:潮声随风归海、雨云跨江而来,南渡诸陵的树木隐没山间,西兴岸边的沙洲长满青苔。这些景象既真实又富有象征意味——潮水归海暗示友人远去,雨云过江似在诉说离愁,而"诸陵树"和"岸苔"则暗含历史沧桑感。

尾联"秋后风光图画里,栏干十二忆蓬莱"将眼前秋景比作一幅画,诗人倚着栏杆,不禁想起传说中的蓬莱仙境。这里既有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也流露出对超脱尘世、永恒美好的向往。

全诗妙在将送别的惆怅、历史的苍茫与自然的壮美融为一体,语言清新却意境深远。特别是"风卷潮声""云排雨势"等句,把无形的风声、雨势写得如在目前,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天地辽阔中的孤寂与怀想。

释行海

释行海(一二二四~?)(生年据本集卷上《癸酉春侨居无为寺归云阁以十五游方今五十为题信笔十首》推算),号雪岑,剡(今浙江嵊县)人(同上书《归剡》)。早年出家,十五岁游方,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住嘉兴先福寺。有诗三千馀首,林希逸选取其中近体二百馀首为《雪岑和尚续集》二卷。事见本集林希逸跋。释行海诗,以《雪岑和尚续集》抄本为底本,校以日本宽文五年(一六六五)刻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