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佩明月赠俞德章

佳人佩明月,笑语含春姿。
手握幽兰丛,照影清汉湄。
少年冶游子,行乐方及时。
折苕戏相赠,玉色頩自持。
归来种白璧,日沤文锦丝。
加币欲聘君,常恐岁月迟。
终然不可谐,翕欻听所之。
愿言遗芗泽,远慰千里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与少年之间含蓄而遗憾的情感故事,充满画面感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开篇用"佳人佩明月"的比喻,把女子比作佩戴着明月般光彩照人的美人,她谈笑间带着春天的气息,手持幽兰站在银河边。这里用明月、春姿、幽兰等意象,塑造出女子高雅纯洁的形象。

中间部分写少年游冶郎君及时行乐,折下花草相赠时,女子虽然面色微红却保持端庄。这里"玉色頩自持"的细节描写很传神,既表现了女子的羞涩,又显示她的矜持。

后段情感转折:少年回家后种下白玉(象征纯洁感情),每日精心培育,想正式提亲却总怕错过时机。最终两人未能如愿,"翕欻听所之"暗示命运无常,缘分转瞬即逝。

结尾是开放式结局:女子只愿留下芬芳(芗泽)作为纪念,慰藉千里之外的思念。这个结尾余韵悠长,把遗憾化作了永恒的怀念。

全诗通过佩明月、握幽兰、折花草、种白璧等一连串唯美意象,构建出一个含蓄优雅的爱情故事。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想爱却来不及"的遗憾美,以及最终升华成精神寄托的情感处理方式,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古典爱情诗特有的含蓄与深刻。

敖陶孙

字器之,号臞翁,一号臞庵,自称“东塘人”。淳熙七年(1180年)乡荐第一,客居昆山。在太学,曾写诗送朱熹,又作诗悼赵汝愚,忤韩侂胄。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历任海门县主簿,漳州府学教授、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因临安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受株连贬官。官至温陵通判。宝庆三年(1227年)卒。著有《臞翁诗集》2卷,收入《南宋群贤小集》。《江湖集》、《江湖后集》可见其佚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