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妹贞娘节烈
哀哉吾妹兮,生不逢时。
痛哉吾妹兮,死此乱离。
灰尘涨空兮,铁骑南驰。
旌旗蔽野兮,日色无辉。
凶徒蜂起兮,浊乱民彝。
恣行劫掠兮,四野伤悲。
我妹遇兹兮,尚在闺闱。
若逃患难兮,计无可为。
恐被污辱兮,决死无疑。
一刀自刎兮,澌血淋漓。
死仆于床兮,不变容仪。
刀不落地兮,手尚坚持。
英烈如生兮,人谁敢欺。
嗟我独生兮,于世何裨。
汝危莫援兮,恨无穷期。
悠悠我思兮,泣涕涟如。
人皆有死兮,特出异宜。
哀哉痛哉兮,噫嘻。
独存汝名兮,万古无遗(民国徐友吾《霞浦县志》卷二五)。
痛哉吾妹兮,死此乱离。
灰尘涨空兮,铁骑南驰。
旌旗蔽野兮,日色无辉。
凶徒蜂起兮,浊乱民彝。
恣行劫掠兮,四野伤悲。
我妹遇兹兮,尚在闺闱。
若逃患难兮,计无可为。
恐被污辱兮,决死无疑。
一刀自刎兮,澌血淋漓。
死仆于床兮,不变容仪。
刀不落地兮,手尚坚持。
英烈如生兮,人谁敢欺。
嗟我独生兮,于世何裨。
汝危莫援兮,恨无穷期。
悠悠我思兮,泣涕涟如。
人皆有死兮,特出异宜。
哀哉痛哉兮,噫嘻。
独存汝名兮,万古无遗(民国徐友吾《霞浦县志》卷二五)。
现代解析
这首《哭妹贞娘节烈》是一首充满悲痛与敬意的悼亡诗,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在乱世中以死保全清白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这首诗:
1. 时代背景的残酷
诗中"铁骑南驰""凶徒蜂起"等描写,展现了战乱年代的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在恐惧中,盗匪横行,连基本的人身安全都无法保障。这种环境为贞娘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2. 贞烈的选择
面对可能遭受的侮辱,诗中的妹妹选择了最决绝的方式——自刎。诗中"一刀自刎兮,澌血淋漓"的描写虽然惨烈,但"不变容仪""手尚坚持"等细节,塑造了一个宁死不屈的刚烈形象。
3. 兄长的悲痛与敬佩
全诗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既表达了失去亲人的撕心裂肺("哀哉吾妹兮""泣涕涟如"),又饱含对妹妹气节的崇敬。特别是"独存汝名兮,万古无遗"这句,说明在作者心中,妹妹用生命换来的清白比苟活更有价值。
4. 对比手法
诗中用"浊乱民彝"(道德沦丧的社会)与妹妹的"英烈如生"形成强烈对比,用"恐被污辱"的恐惧与"决死无疑"的决绝形成反差,突出了妹妹品格的高洁。
这首诗虽然语言直白,但通过具体场景的描写(如灰尘漫天的战乱景象)和细节刻画(握刀不放的手),让一个古代弱女子在绝境中的刚烈形象跃然纸上。它既是对亲人的哀悼,也是对乱世中人性光辉的礼赞。
郑君老
(1252—?)末福州长溪人,字邦寿。度宗咸淳四年进士。乞归养亲。元初,廷臣交荐于朝,累征不起。居家学益笃,守益固,后进多师之。私谥靖节先生。有《五经解疑》、《梅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