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朋友重逢的温馨场景,语言简单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遥岑昨夜别,独树今朝迎"用对比手法,先写昨夜与远山告别,今早又看见孤树相迎,暗示旅途的孤独和终于见到友人的喜悦。这里的"独树"可能是实写路边的树,更可能是比喻友人李葵之像孤独等待的树一样迎接自己。
后两句"高峣连榻处,清话到三更"直接描写相聚场景:在高峣这个地方,两人并排坐着聊天到深夜。"连榻"这个细节特别生动,让人仿佛看见两个好友亲密地坐在一起促膝长谈的样子。"清话"说明他们聊的不是客套话,而是推心置腹的真诚交流。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不事雕琢的真情实感。诗人没有用任何华丽辞藻,只是如实记录:昨晚还在赶路,今早就见到老友,然后聊到半夜。但恰恰是这种朴实无华的叙述,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朋友之间那种无需客套、相见欢愉的深厚情谊。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