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酉游春

清晨出郭恣幽赏,水寺烟村无市尘。
也知不饮是恶客,独喜能闲为达人。
信陵台畔已融雪,屠儿墓前还早春。
东风吹面且须醉,坐送斜阳沉远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郊游的闲适画面,充满了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

开头两句写清晨出城游玩,远离喧嚣的市井,在宁静的寺庙和炊烟袅袅的村庄中享受幽静之美。这里展现了一种逃离城市、亲近自然的惬意。

中间四句表达了诗人的人生哲学:虽然知道不喝酒可能显得不够热情("恶客"),但更看重能够享受清闲的智慧("达人")。通过"信陵台"(战国贵族遗址)和"屠儿墓"(普通人墓地)的对比,暗示无论身份贵贱,在春天面前人人平等。融雪和早春的描写,透露出万物复苏的生机。

最后两句最精彩:诗人说既然春风拂面,不如痛快畅饮,静静欣赏夕阳西下的美景。这种"及时行乐"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懂得享受当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豁达。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最普通的春游场景,传递出深刻的生活智慧 2. 对比手法(城市与郊外、贵族与平民)让意境更丰富 3. "且须醉"不是真醉,而是一种陶醉于自然的生活态度 4. 语言平实却画面感强,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诗人通过这次春游告诉我们:生活中最珍贵的,往往就是这些远离功利、简单纯粹的快乐时光。

李濂

(1489—1566后)明河南祥符人,字川甫,一作川父,号嵩渚。正德九年进士。任沔阳知州、同知宁波府,升山西佥事。少负俊才,尝驰马夷门外,酾酒悲歌,慨然慕信陵君、侯生之为人。里居四十余年而卒。博学多闻,以古文名于时。曾作《理情赋》,李梦阳见而往访。濂初甚得意,久之,乃知梦阳持论偏颇。有《祥符乡贤传》、《汴京遗迹志》、《医史》、《观政集》、《嵩渚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