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朱山人

几欲候公湖水濆,不堪弥月黯春云。
床头曲米计已漉,篱脚杞丛行可分。
精力底须青竹杖,雅怀多在白鸥群。
蒲轮到日从容谢,自有儿郎能致君。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想拜访朋友朱山人,却因天气不好迟迟未能成行,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乡村生活的闲适自在。

前四句说现实情况:作者多次想去湖边拜访朱山人,但整个春天阴云密布,天气很差。家里自酿的米酒已经滤好,篱笆边的枸杞丛也长到可以分株移植的程度了。这些细节说明作者虽然没能出门,但日常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后四句写对朋友的关心和自己的生活态度:作者觉得朋友年纪大了可能需要青竹拐杖(但可能不好意思直说),而自己最向往的是和白鸥作伴的自由生活。最后两句很温暖:等天气转晴坐着蒲草垫去拜访时,要告诉朋友不用太客气,因为两家孩子关系很好,晚辈们自然会照顾好长辈。

全诗妙在:
1. 用"滤好的米酒""能分株的枸杞"这样接地气的生活细节,让等待的日子显得生动
2. "青竹杖"的关心说得含蓄,"白鸥群"的比喻显出淡泊
3. 结尾"儿郎能致君"既化解了长辈间的客套,又暗示两家世交情深
4. 通篇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朋友聊天般自然亲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