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簪击玉缶歌
金乌既坠漏箭频,城头月挂银粼粼。
流光照我四座宾,赠我以酒歌阳春。
忆昔瑶台会群真,云璈玉磬俱列陈。
既讽丹箓复清论,天花四散萦我身。
于此一别沦海滨,宿缘未断旋谪尘。
厄满二九始缔姻,桃花绕洞空白云。
白鹤怨我未返轮,灵台郁结思未伸。
庸知鸾驭俄相亲,际此良夜逢故人。
留连莫惜倾玉樽,须臾展我眉上颦。
从此碧落与清津,时修尺一通雁鳞。
何当解缚重作邻,淡扫蛾眉朝紫宸。
流光照我四座宾,赠我以酒歌阳春。
忆昔瑶台会群真,云璈玉磬俱列陈。
既讽丹箓复清论,天花四散萦我身。
于此一别沦海滨,宿缘未断旋谪尘。
厄满二九始缔姻,桃花绕洞空白云。
白鹤怨我未返轮,灵台郁结思未伸。
庸知鸾驭俄相亲,际此良夜逢故人。
留连莫惜倾玉樽,须臾展我眉上颦。
从此碧落与清津,时修尺一通雁鳞。
何当解缚重作邻,淡扫蛾眉朝紫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充满仙侠色彩的夜宴,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仙境的向往和现实束缚的无奈。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开篇(前四句)是现实场景:夕阳西沉,月光洒在城头像鱼鳞般闪烁。在这流光溢彩的夜晚,宾客们赠酒欢歌,看似热闹的宴会现场。
中间("忆昔"到"灵台郁结")突然转入回忆:诗人想起曾经在瑶台仙境与神仙们聚会的场景——那里有仙乐飘飘,有玄妙经书,天花环绕。但如今被贬凡尘,虽然已度过劫难(二九年数)成家立业,却仍被白鹤催促返回仙界,内心充满矛盾。
最后("庸知鸾驭"到结尾)是现实与理想的交织:意外在宴会上遇见故人,暂时借酒消愁。诗人渴望能通过书信(雁鳞指书信)与仙界保持联系,最终挣脱束缚重返天庭,以仙女姿态朝见天帝。全诗用"桃花洞""白鹤""紫宸"等意象,构建出一个既浪漫又惆怅的求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