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粟洞
名山洞府三十六,若拟帽峰犹未足。
有人曾此坐丹炉,有人曾此安碁避。
一朝悟道归去来,依旧紫云锁林屋。
武荣贾客来洛阳,手携尺书叩岩谷。
觌面亲逢吕洞宾,有眼不辨郑文叔。
功成行满欲度人,酬之遗以半升粟。
岂知粒粒皆金砂,一服可但能辟谷。
先嗔后喜来重寻,痴心才动隔山谷。
故老相传金粟仙,凌霄有塔苍标玉。
乾坤外物号无尘,凡夫到此懒著脚。
我来稽首问先生,若为乞得壶中药。
刀圭分与医国人,却入深山抱幽独。
先生道我亦不尘,且走千岩并万壑。
它时相过岳阳楼,定把奇书与君读。
有人曾此坐丹炉,有人曾此安碁避。
一朝悟道归去来,依旧紫云锁林屋。
武荣贾客来洛阳,手携尺书叩岩谷。
觌面亲逢吕洞宾,有眼不辨郑文叔。
功成行满欲度人,酬之遗以半升粟。
岂知粒粒皆金砂,一服可但能辟谷。
先嗔后喜来重寻,痴心才动隔山谷。
故老相传金粟仙,凌霄有塔苍标玉。
乾坤外物号无尘,凡夫到此懒著脚。
我来稽首问先生,若为乞得壶中药。
刀圭分与医国人,却入深山抱幽独。
先生道我亦不尘,且走千岩并万壑。
它时相过岳阳楼,定把奇书与君读。
现代解析
这首《题金粟洞》用生动的故事和意象,讲述了一个充满仙侠色彩的悟道传说,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神仙洞府的奇幻舞台
开篇用"三十六洞府"的传说引出帽峰山(金粟洞所在地),这里不是普通山水——炼丹炉、棋盘暗示曾有仙人隐居。"紫云锁林屋"的描写让人感受到神秘氛围,为后续故事埋下伏笔。
2. 商人与神仙的奇妙邂逅
诗中用小说般的笔法讲了个有趣故事:洛阳商人带着书信来寻仙,明明见到了吕洞宾却认不出(说明凡人眼拙)。仙人赠他半升粟米,商人起初嫌弃,后来发现竟是能"辟谷"的金砂,再想寻找却仙踪难觅。这个情节像民间传说一样鲜活,既讽刺了世人贪嗔痴,又暗喻"仙缘只赠有缘人"。
3. 诗人与仙道的对话
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自白:他虔诚向仙人求药,想用仙药医治世人后再归隐。仙人却说他"本就不俗",鼓励他继续游历山水。结尾相约岳阳楼共读奇书的画面,把修仙主题升华成一种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悟道不必远离红尘,行走山河本身就是修行。
全诗亮点
- 把道教思想融入跌宕的故事中,既有"一人得道"的神奇,又有"普度众生"的胸怀
- "金砂变粟""嗔喜寻仙"等场景充满戏剧性,读来趣味横生
- 最后诗人与仙人的对答打破传统求仙模式,提出"人间即道场"的积极态度
- 语言如"紫云锁林屋""凌霄苍标玉"等既美又有仙气,画面感极强
这就像一部迷你仙侠剧:有奇幻场景、有意外奇遇、有人生哲理,告诉我们在平凡世界里也能活出超然的境界。
胡仲弓
胡仲弓,宋朝诗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参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进士第为会稽令,老母适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迹江湖以终。仲弓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