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人在黄昏时分被愁绪包围的心情,像一幅用雨水和思念晕染的水墨画。
上片用"黄梅雨"这个典型意象开篇——江南雨季绵长的细雨,就像愁绪一样剪不断理还乱。"新愁一寸,旧愁千缕"用尺寸作对比,新愁虽少却真切,旧愁像被雨水泡发的丝线般纠缠不清。这里把无形的愁绪写得可丈量、可触摸。
下片镜头转向远方。杜鹃在空山哀鸣(古诗词中杜鹃常代表思乡或哀愁),而思念的人远在"云断山阻"之外。最妙的是结尾两句:云和山像故意作对的屏障,一重又一重地隔断视线,把"可望不可即"的焦灼感写得极具画面感。
全词就像一组电影镜头:先特写屋檐滴落的雨丝,再拉远到雨中空山,最后推向云雾遮蔽的远山。通篇不用一个"想"字,却通过雨声、鸟鸣、山云这些景物,把思念写得既含蓄又浓烈。
程垓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