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岷江的壮丽景色,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生死的深刻思考。
首句“岷江诸峰如献酬”,描绘了岷江两岸群山的景象,山峰仿佛在向江水致敬,展现出一种庄严和谐的美感。这里的“献酬”可以理解为山峰与江水之间的互动,仿佛在互相致意,给人一种自然界的和谐之感。
第二句“岷江潭头绀碧流”,进一步描绘了江水的颜色和流动。绀碧是指深青绿色,形容江水清澈而深邃。江水在潭头流动,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感觉。
接下来两句“不愁水生劝人去,只愁人死送山林”,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转折。前两句描绘的是自然的美景,而后两句则转向了人生的思考。作者说,他不担心江水的流动会让人离开,而是担心人死后会被送往山林。这里的“水生”可以理解为江水的流动,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变化。而“人死送山林”则暗示了生命的终结和回归自然的过程。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引发了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作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在思考生命的短暂和自然的永恒。这种对比让诗词充满了哲理和情感的张力,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叶适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