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见菊花盛开有感

玄冥用事久,百卉不复馀。
今晨转阳律,始见天地初。
黄花独何事,佳色炯自如。
渊明骨已朽,馀子不称渠。
风霜不汝容,岁若驰故车。
独立良自苦,归根勿徐徐。
宝此后凋质,会见秋香舒。
吾亦焚笔砚,南山荷春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时节菊花傲霜盛开的景象,借花喻人,表达了坚守本心、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开头四句用对比手法写寒冬与阳春的转换:冬天统治大地太久("玄冥"指冬神),花草都凋零了,直到冬至阳气回升("转阳律"指节气变化),才让人感受到天地初生的生机。这里暗含对生命轮回的思考。

中间六句聚焦菊花:在万物萧瑟时,只有菊花("黄花")依然明艳动人。诗人联想到爱菊的陶渊明已逝,世上再无人真正懂菊。用"风霜不容"形容环境严酷,"岁若驰车"比喻时光飞逝,突出菊花在逆境中坚持绽放的孤独。

最后六句是诗人的感悟:菊花独自抗争固然辛苦,但终将回归本源("归根")。诗人以菊花自比,表示要像迟凋的菊花一样保持本色("后凋质"),放下功名("焚笔砚"),学陶渊明归隐田园("荷锄"),等待生命如秋菊般自然绽放。

全诗通过菊花在寒冬绽放的意象,赞美了坚守自我、不惧逆境的精神。诗人把菊花拟人化,说它"独何事"(为何独自开放)、"良自苦"(独自受苦),使无情之花有了人的品格。最后表明自己也要效仿菊花和陶渊明,回归质朴生活,充满哲理意味。

罗公升

罗公升,字时翁,一字沧洲,永丰(今属江西)人。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兵败被执,不食死。宋亡,倾资北游燕、赵,与宋宗室赵孟荣等图恢复,不果。回乡隐居以终。有《无名集》、《还山稿》、《抗尘集》、《痴业集》、《北行卷》等,后人合为《沧洲集》五卷。事见本集附录刘辰翁《宋贞士罗沧洲先生诗叙》,清同治《永丰县志》卷二四有传。罗公升诗,以清金氏文瑞楼钞《宋人小集六十八种·宋贞士罗沧洲先生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沧洲集》(简称四库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