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故眉守张廷琛

碣石峥嵘岁,何如扣帝阍。
狼烟今昼晦,鲸海正波翻。
遗恨公流涕,当时独抗言。
荒阡新宰木,谁酹曲江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已故官员张廷琛的深切哀悼和敬佩之情,同时暗含对时局的忧虑。我们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理解:

1. 首联(前两句) 用"碣石峥嵘"形容张廷琛生前像高山一样正直坚定的品格,质问为何这样的忠臣会离世("扣帝阍"暗指死亡)。开篇就奠定了沉重悲壮的基调。

2. 颔联(三四句) 描写当下混乱的时局:"狼烟"指战乱,"鲸海翻波"比喻社会动荡。这两句通过强烈的画面感(白天昏暗的烽烟,翻腾的海浪)暗示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3. 颈联(五六句) 回忆张廷琛生前的风骨:他常因国家大事流泪痛心("遗恨流涕"),敢于在众人沉默时挺身直言("独抗言")。通过具体细节展现其忠贞刚直的形象。

4. 尾联(最后两句) 描写眼前凄凉景象:新坟边的树木刚长成("新宰木"),却不知还有谁来祭奠这位像曲江名臣一样的忠魂("曲江"代指贤臣)。结尾的反问充满哀思与无奈。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 - 将逝者的高洁品格(如碣石)与浑浊世道(狼烟鲸海)对比 - 生前的刚正不阿与死后的冷清形成反差 - 历史名臣(曲江魂)与当下无人祭奠的现实对照

这种层层递进的写法,既表达了对逝者的追念,也透露出对正义缺失、国势衰微的痛心,情感深沉而富有感染力。普通读者能从中感受到:对正直人物的敬重、对时代黑暗的愤懑,以及深切的无力感。

史尧弼

眉州人,字唐英,世称莲峰先生。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少以《古乐府》、《洪范》等论往见张浚,浚谓其大类苏轼。年十四举于乡,赴鹿鸣宴犹著粉红裤,人疑其文未工,太守命赋诗,尧弼援笔立就。未授官而卒。有《莲峰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