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和典故,描绘了一只聪明灵动的鹦鹉,同时暗含对才华被埋没的感慨。
前两句写鹦鹉的聪慧和美丽:
1. "解语名花鸟亦猜"——这只鹦鹉聪明到能听懂人话,连名花见了它都要猜测(是不是真鸟)。用拟人手法突出它的灵性。
2. "陇山飞翠薄妆台"——它从青翠的陇山飞来,羽毛像女子淡妆般清丽。用"飞翠"形容羽毛光泽,"薄妆"比喻自然美。
后两句用典抒情:
3. "可知楚客高唐赋"——暗指楚辞大家宋玉写《高唐赋》的才华。这里说:你知道吗?
4. "输与渔阳鼓吏来"——但这样的文采,竟不如渔阳击鼓的小吏(暗用东汉祢衡击鼓骂曹的典故)。表达"怀才不遇"的叹息。
全诗妙在:
- 表面夸鹦鹉聪明美丽,实则借物喻人
- 用"楚客"与"鼓吏"对比,暗示文人不如小官受重视
- "输与"二字点出全诗核心:才华再高,有时也抵不过现实境遇
就像今天说"学霸不如网红赚钱",诗人用鹦鹉作引子,道出了古今人才被埋没的共同无奈。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