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厚弟喜雨行赠赵守端质
我生畏暑如畏焚,奈此岁旱风尘昏。
十年废放卧岩壑,名虽八品身黎元。
恒旸乞雨雨乞霁,雨转为淫旸转炽。
不知此理果何如,每讶天心异人意。
去年避地还家园,蒿莱满目高侵天。
秋阳肆虐冬益甚,涉春陂泽皆平川。
迩来焦稿遍区宇,黄金融液胶流弩。
赵侯日为疲瘵忧,应怪鲁书三不雨。
天人大抵常相资,顾我录录伤无奇。
鬻浆苦凉屠苦热,敢望屏翳从招麾。
圣主东巡群后觐,万里江淮方水运。
折冲禦侮赖亲贤,何独为霖福斯郡。
精诚昭格吾谁欺,顷间祷雨人所知。
忽然檐溜泻河汉,数声霹雳轰相随。
公堂六月清无暑,旋硙龙团试分乳。
官曹相贺复何言,且戒农夫筑场圃。
小人托庇安村墟,获同野老歌而呼。
愿公玉带悬金鱼,奉报得雨禾生稃。
霏霏不厌沾衣裾,稍晴欲自躬犁锄。
斯民食足吾其俱,何妨把酒仍观书。
十年废放卧岩壑,名虽八品身黎元。
恒旸乞雨雨乞霁,雨转为淫旸转炽。
不知此理果何如,每讶天心异人意。
去年避地还家园,蒿莱满目高侵天。
秋阳肆虐冬益甚,涉春陂泽皆平川。
迩来焦稿遍区宇,黄金融液胶流弩。
赵侯日为疲瘵忧,应怪鲁书三不雨。
天人大抵常相资,顾我录录伤无奇。
鬻浆苦凉屠苦热,敢望屏翳从招麾。
圣主东巡群后觐,万里江淮方水运。
折冲禦侮赖亲贤,何独为霖福斯郡。
精诚昭格吾谁欺,顷间祷雨人所知。
忽然檐溜泻河汉,数声霹雳轰相随。
公堂六月清无暑,旋硙龙团试分乳。
官曹相贺复何言,且戒农夫筑场圃。
小人托庇安村墟,获同野老歌而呼。
愿公玉带悬金鱼,奉报得雨禾生稃。
霏霏不厌沾衣裾,稍晴欲自躬犁锄。
斯民食足吾其俱,何妨把酒仍观书。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旱灾中的民生疾苦,以及一场及时雨带来的喜悦与希望。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每讶天心异人意")写旱灾之苦。诗人用"我生畏暑如畏焚"的强烈比喻,形容酷热难耐。十年贬官生活让他深切体会百姓疾苦,但反常气候(求雨得涝、求晴更旱)让他困惑不解,感叹天意难测。
第二部分("去年避地还家园"到"何独为霖福斯郡")通过具体场景展现灾情:荒草丛生、河床干涸、金属熔化般的酷热。当地官员赵侯(赵守端质)为民忧虑,诗人自谦能力有限,但依然期待能唤来雨神相助。这里暗含对赵侯勤政的赞美。
第三部分("精诚昭格吾谁欺"到最后)描写祈雨成功的场景:雷声轰鸣、大雨倾盆,官民同庆。诗人以村民口吻表达感激,想象雨后耕作场景,最后升华主题——只要百姓丰衣足食,自己甘愿过着读书饮酒的平淡生活。
全诗亮点在于:
1. 真实感:用"黄金融液"形容酷热,用"檐溜泻河汉"描写暴雨,画面感极强
2. 双线叙事:既写自然灾害,又暗含对清官的赞颂
3. 人民立场:始终站在农民角度,结尾"斯民食足吾其俱"体现知识分子担当
4. 情感起伏:从焦灼到欣喜,最后归于平和,富有感染力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古代知识分子对民生疾苦的真切关怀,以及风调雨顺对农耕社会的重要意义。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