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乌栖

宫乌栖处玉楼深,微月生檐夜夜心。
香辇不回花自落,春来空佩辟寒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宫夜晚的孤寂画面,核心情感是"被遗忘的美丽"。

第一句"宫乌栖处玉楼深"用乌鸦栖息在华丽楼阁的对比,暗示表面富贵的宫廷生活实际冰冷压抑。"玉楼深"三字尤其点出这种华丽与幽闭的矛盾感。

第二句"微月生檐夜夜心"最妙,将月光拟人化——每晚月光爬上屋檐,就像宫中人无法排遣的愁绪不断滋长。一个"生"字让月光有了生命力,也暗示愁绪的蔓延。

第三句转折最大:"香辇不回花自落"。帝王车驾不再到来,鲜花独自凋零。这里用"香辇"代指皇帝,用"花"比喻宫女,暗示再美的容颜也敌不过君王的遗忘。

最后"春来空佩辟寒金"最耐人寻味:春天来了还戴着御寒的金饰,既说明内心依旧寒冷,也暗示这些华丽首饰已成无用的摆设。"辟寒金"这个细节特别生动,让人联想到宫女机械维持着早已无意义的宫廷礼仪。

全诗妙在处处用富贵意象(玉楼、香辇、辟寒金)反衬孤独本质,就像用金丝鸟笼强调鸟儿的失去自由。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被华丽包裹的寂寞——不是缺衣少食的苦,而是锦衣玉食却无人问津的痛,这种贵族式的哀愁反而更有普遍性,现代人也能从中看到自己被物质包围却精神孤独的影子。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