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仁寺

慈仁寺里双古松,霜皮铁干蟠半空。
枝柯纷樛宛成盖,盛夏凛烈生长风。
我来冲暑憩松下,鸣涛谡谡骄阳中。
禅堂深窅梵诵歇,一声两声花外钟。
閟殿载瞻般若像,巧制不与寻常同。
庄严璎珞肉相好,僧言窑变非人工。
更有佛画惜未见,蛛丝烟炱尘久封。
虚廊窈窕暮烟合,西山一点青濛濛。
吾乡亦有佳山水,朅来踪迹惭飘蓬。
素衣尽缁面目槁,不如归去聊从容。
林屋幽邃甲天下,芒屦一双支孤筇。
银床石室许相访,穷探或与灵威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慈仁寺避暑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独白,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向往。

开头写寺中两棵古松,树皮斑驳如霜,枝干如铁,在半空中盘绕伸展。盛夏时节,松枝交错如伞盖,树下却凉风阵阵。诗人坐在松下乘凉,听着松涛声在烈日中回荡,禅堂深处诵经声停歇,偶尔传来一两声钟响,飘荡在花丛之外。这些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接着诗人描写了寺内的佛像,工艺精巧,璎珞庄严,僧人说这是窑变天成,非人力所为。可惜珍贵的佛画被尘封,无缘得见。傍晚时分,虚掩的走廊笼罩在暮烟中,远处的西山若隐若现。这些细节既展现了寺庙的庄严,又透露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最后诗人由景生情,想到家乡的山水,感叹自己漂泊在外,衣衫染尘,面容憔悴,不如归去,过一种从容自在的生活。他向往林间幽居,穿着草鞋,拄着竹杖,探访银床石室,或许能遇到传说中的仙人。这部分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通过对寺庙景物的细腻刻画,抒发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羁绊的感慨,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也引发对人生归宿的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