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乞食诗赠乞食诸君

沟壑势所逼,贸贸行安之。
促步望烟火,低头好言辞。
善悉主人意,高义无嗟来。
升斗竭所余,满腹辄废卮。
感激话畴昔,内热牂羊诗。
同里无赈恤,曷云济世材。
愧客供给薄,强饭以相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穷人乞讨的辛酸画面,同时暗含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乞讨者的窘迫处境
开篇用"沟壑势所逼"形容穷人被生活逼到绝路,像掉进深沟一样无路可走。"贸贸行安之"写他们茫然无目的地游荡,生动表现出走投无路的状态。乞讨时要快步奔向有炊烟的人家("促步望烟火"),还要低声下气说好话("低头好言辞"),这些细节真实反映了乞食者的卑微。

2. 施舍者的两种态度
诗中对比了两种富人:一种是理解穷人尊严的善心人("高义无嗟来"),他们会尽力分出粮食("升斗竭所余");另一种是同乡的吝啬富人("同里无赈恤"),他们不愿救助邻里。通过"内热牂羊诗"这个典故(出自《诗经》,讲穷人感激救助),暗示真正的帮助应该顾及受助者的尊严。

3. 诗人的社会批判
最后六句是诗眼所在。诗人痛心质问:连邻居都不救济的人,算什么济世之才?("曷云济世材")即便自己能力有限,也要尽力帮助他人("强饭以相贻")。这种批判锋芒直指当时社会冷漠的现状,今天读来依然发人深省。

全诗用白描手法展现社会底层苦难,没有华丽辞藻,但"低头好言辞"这样的细节描写力透纸背。诗人将个人观察升华为社会思考,使这首赠给乞食者的诗具有了超越时代的现实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