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庭梅未开偶为同城姚士重孝廉作画梅蒙以画梅长歌见赠中忆西园看梅事率笔赋答
入春一月雪未霁,庭前未有梅花开。
枞阳才子客湘水,最爱毛甡画花卉。
纸上从教见早梅,枝头故复添新蕾。
停毫宛转思美人,一枝恍寄江南春。
谁知相顾起感慨,翘首放歌如有神。
江南千里遘春月,阁下梅花正当发。
独立方传韦相诗,同游争结王生袜。
君家世胄不可当,一门群从超诸王。
春风吹度鸣珂里,芳草生当朱雀航。
东观禹穴渡江沚,官阁相羁偶然耳。
但藉荒厨对步兵(时寓其叔氏萧山署中),何须古驿逢梅使。
春空一望生羽翰,君将献赋游长安。
蓟门亦有梅如雪,愿把斯图雪后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春之交的景色,以及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艺术互动和情感交流。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冬日景象与梅花未开
开头几句写冬天寒风刺骨,冰雪覆盖大地,春天已经到来一个月,但雪还没停,庭院里的梅花也没有开放。这里用"朔风""雪花"等意象营造出寒冷孤寂的氛围,同时暗示诗人对春天的期待。
2. 友人求画与艺术创作
一位来自枞阳的才子(姚士重)客居湘水边,特别喜欢诗人(毛甡)画的花卉。诗人在纸上画了早开的梅花,让光秃的枝头仿佛长出了新花蕾。这里展现了艺术创作的神奇——现实中未开的梅花,可以通过画笔提前"绽放"。
3. 睹画思乡与情感共鸣
画梅时,诗人停下笔思念远方("思美人"),一枝梅花仿佛寄托着江南的春意。这个细节很动人,说明艺术不仅是技巧,更是情感的载体。友人看到画后也感慨万千,当场放声高歌,说明两人产生了强烈的精神共鸣。
4. 回忆江南赏梅盛景
诗人回忆起江南的春天,那里的梅花正当盛开。人们赏梅吟诗("韦相诗"指唐代韦应物的咏梅诗),结伴游玩("王生袜"用典,形容文人雅集)。这段描写与开头北方无梅的景象形成对比,更突出对江南的怀念。
5. 赞美友人家世与志向
诗人称赞友人家族显赫,但更欣赏他不慕权贵的品格。友人虽暂时寄居官署("萧山署中"),但志向高远,准备去长安施展抱负。诗人用"春空生羽翰"比喻他即将展翅高飞。
6. 以梅寄情的结尾
最后诗人说北京(蓟门)也有雪中梅花,希望友人将来能在雪后欣赏这幅画梅图。这既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暗含"天涯共此时"的意味——无论南北,梅花都能连接彼此的情谊。
全诗精髓:
通过画梅、赠梅、咏梅,展现了艺术如何超越时空限制,让寒冬中的人提前感受春意,让分离的朋友心灵相通。最打动人的是诗人将自然景物(梅花)、艺术创作(画梅)和人间情谊(思友)完美融合,传递出温暖乐观的人生态度——即使现实寒冷(冰雪未消),我们仍能用艺术和友情创造心中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