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泊胥江三日
忆昔初维吴地舟,胥江烟雨沉清秋。
十年浪迹经三度,花月迷离和梦去。
而今衰疾寻前辙,满眼江山对骚屑。
空将贺监酒边身,来卧王猷篷下雪。
大船小船寒不移,城扉半掩闻流澌。
欲问城中谁在否,故人三日不相知。
十年浪迹经三度,花月迷离和梦去。
而今衰疾寻前辙,满眼江山对骚屑。
空将贺监酒边身,来卧王猷篷下雪。
大船小船寒不移,城扉半掩闻流澌。
欲问城中谁在否,故人三日不相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在胥江上的经历,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感慨。
首先,作者回忆了十年前初次来到吴地的情景,那时的胥江被烟雨笼罩,清秋的气息让人感到宁静而深沉。这段回忆充满了美好的画面,仿佛花月交织的梦境,令人陶醉。这里,作者用“花月迷离和梦去”来形容那段时光的美丽与虚幻,强调了过去的记忆如同梦境般难以捉摸。
接下来,作者回到现实,感慨自己如今已年老体衰,再次踏上这条熟悉的江河,眼前的江山依旧,但心境却大不相同。这里的“满眼江山对骚屑”暗示了作者面对壮丽江山时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贺监酒边身”和“王猷篷下雪”是两个典故,分别指唐代诗人贺知章和晋代名士王羲之。作者借用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如今只能借酒消愁,像王羲之那样在风雪中寻求慰藉的心境。这两句诗既展现了作者的才情,也透露出他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无奈。
最后,作者描述了停泊在胥江上的大船小船,尽管天气寒冷,但船只依然不动,城中的大门半掩,只能听到流水的声音。此时,作者突然想到城中的故人,想要询问他们是否还在,却发现已经三日没有联系了。这里的“故人三日不相知”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怀念和对孤独的深切感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过往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对友情的渴望。诗中的意象优美,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赵执信
赵执信[shēn](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