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吹曲辞。折杨柳

沙塞三河道,金闺二月春。碧烟杨柳色,红粉绮罗人。
露叶怜啼脸,风花思舞巾。攀持君不见,为听曲中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春日里的一场离别场景,通过杨柳、女子、歌舞等意象,传递出淡淡的哀愁与思念。

前两句点明地点和时间:边塞的沙地连接着多条道路("三河道"可能指多条分岔路或通往不同方向的路),而京城闺阁中的二月已是春天。这里用"金闺"代指京城或富贵人家,暗示诗中主角的身份。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感勾勒场景:杨柳青翠如烟,穿着华美衣裙的女子("红粉绮罗人")站在其中。带露的柳叶仿佛怜惜她哭泣的脸庞,风中飞舞的花瓣让人想起她跳舞时挥动的丝巾。这里用拟人手法(柳叶"怜"啼脸)和联想(风花"思"舞巾),把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巧妙融合。

最后两句揭示主题:虽然折下柳枝想送给远行的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但对方已经看不见了,只能通过听新谱的曲子来寄托思念。这里的"攀持"是攀折柳枝的动作,"曲中新"可能指为离别新作的乐曲,暗示着用音乐表达说不尽的情感。

全诗用明丽的春景反衬离别的伤感,通过杨柳、红妆、歌舞等柔美意象,把边塞诗常见的豪壮气息转化为婉约的愁绪,展现了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细腻的情感世界。最妙的是结尾的转折——折柳相送却无人可送,只能寄情曲中,这种"欲送不能"的遗憾比直接描写哭泣更打动人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