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和山麻石岩

山和人亦和,乘暇集鸣珂。
陟岭美未得,到岩奇转多。
交枝树碍马,一步地旋螺。
成屋自麻石,作门惟碧萝。
瞻天隔鸟道,入地学蜂窠。
树向顶上植,泉从肩畔过。
禽虫冯几住,云霭入衣摩。
佛座泥三级,僧床石四阿。
西临野广漠,东眺径陂陁。
远吹潜生爽,骄阳暂息苛。
祷祈情敬谨,乐业舞婆娑。
物穰用亦俭,地危心不颇。
民风都似此,吾为尔陈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登山游玩的经历,充满了对自然奇景的惊叹和对淳朴民风的赞美。全诗用轻松活泼的语言,带领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山野之趣。

开头四句写登山缘由:趁着闲暇,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骑马出游。虽然还没登顶看到预期美景,但沿途的奇岩怪石已让人惊喜连连。

接着用六个生动画面展现山间奇景:树枝交错挡住去路、山路像螺旋转弯、麻石天然形成屋舍、藤蔓自然垂落成门、树冠高耸仿佛长在头顶、山泉从肩旁流过。这些描写充满想象力,把静态景物写得活灵活现。

随后描写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鸟虫就在手边停留、云雾轻抚衣衫。寺庙建筑也依山而建,泥塑佛像、石凿僧床都与山岩融为一体,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

从"西临野广漠"开始转向抒情:站在高处眺望,凉风驱散暑热,阳光也变得温柔。当地人虔诚祈祷、欢快歌舞,虽然物资不丰但懂得知足,生活艰险却心态平和。

最后两句是诗眼:诗人被这种淳朴民风感动,特意写下这首诗来歌颂。全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把寻常登山经历写得妙趣横生,更通过对民风的赞美,传递了知足常乐的生活智慧。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