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三国时期隐士胡昭的故事,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赞美他清高淡泊的品格。
前四句说胡昭品格高尚,不愿意为袁绍、曹操这些军阀效力,选择在陆浑山(今河南嵩县)脚下种田读书,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耕诵逍遥"四个字生动描绘出他边劳作边读书的闲适状态,像现代人向往的"田园牧歌"生活。
后四句讲了个小故事:当时另一个名士管宁为躲避战乱要渡海,在乐亭和胡昭立誓告别。后来很多人推荐胡昭做官,但他早已看破红尘("冥寥"指远离尘世的精神境界),就像现代人拒绝高薪工作选择隐居一样。
全诗通过种地、读书、告别、拒官四个生活片段,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追求精神自由的隐士形象。最打动人心的不是他做了什么大事,而是那种"你们争你们的天下,我种我的地"的洒脱态度,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在今天依然让人向往。
黄省曾
(1490—1540)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勉之,号五岳。黄鲁曾弟。通《尔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乡榜,而会试累不第。从王守仁、湛若水游,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跅弛终其身。有《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岳山人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