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子尹镇远
贵西远卸三日宫,奚囊剩贮朱提山。
归鞍未解檄东去,去傍潕溪溪上路。
校官如此那可说,笑尔此时真木舌。
代耕得似上农无,残秋定补春镫缺。
岁暮风光不可亲,还愁白发对春春。
遥知一老荒江上,满目寒云忆故人。
归鞍未解檄东去,去傍潕溪溪上路。
校官如此那可说,笑尔此时真木舌。
代耕得似上农无,残秋定补春镫缺。
岁暮风光不可亲,还愁白发对春春。
遥知一老荒江上,满目寒云忆故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官员调任途中的复杂心情,既有对仕途的无奈,也有对友人的思念。
开头四句说主人公从贵西卸任,行李简单("奚囊"指简陋的行李袋),带着微薄的积蓄("朱提山"借指银子)匆匆赶往新的任职地镇远。这里用"未解鞍"形容奔波不停,像被公文("檄")催着走,展现官场身不由己的状态。
中间四句用自嘲口吻说基层小官("校官")的窘境:像木头舌头一样有苦说不出,俸禄("代耕")勉强够活,秋天的收入要填补春天欠的债。用农民收入作对比,说官员待遇还不如好收成的农民,既幽默又心酸。
最后四句写岁末孤独。主人公愁白发增多,更愁在异乡独自面对春天。特别提到一位住在荒江边的老友,想象对方此刻也正望着寒云思念自己。这里"寒云"既是实景,也暗示心情的萧索。
全诗妙在把官场小人物奔波生计的无奈,与真挚的友情交织在一起。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朋友聊天般自然,用赶路、算账这些生活细节,让读者感受到普通官员的艰辛和人情温暖。最打动人的是结尾:两个不得志的人隔空思念,寒云成了传递情感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