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唐母吴太君六十

唐家恊相汉图章,曾向宫端进寿觞。
庭际种兰思谢传,吟边泛柏拟共姜。
凤毛等是金为友,鹊起终看玉作堂。
顾我词林旧宾客,怀清无复感沧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姓唐的老太太(吴太君)的六十岁寿辰贺诗,用典雅的语言赞美她的品德和家庭。我们可以分句来理解:

1. "唐家恊相汉图章":唐家(老太太夫家)像汉代名门一样显赫,家族地位很高。
"曾向宫端进寿觞":曾经在宫廷里献过寿酒(说明家族有地位)。

2. "庭际种兰思谢传":院子里种着兰花,让人联想到东晋才女谢道韫(夸老太太像才女一样高雅)。
"吟边泛柏拟共姜":在柏树下吟诗,比拟古代贤母共姜(夸老太太贤惠)。

3. "凤毛等是金为友":子女都很优秀(凤毛指杰出后代),结交的都是高贵人物。
"鹊起终看玉作堂":家族地位会越来越高,最终会有玉做的厅堂(形容富贵)。

4. 最后两句是诗人自谦:作为曾经在唐家做客的文人,看到这样清高的门风,连世事变迁都不觉得感慨了(反衬唐家德行高尚)。

全诗核心:
- 用大量历史典故(谢道韫、共姜、汉代名门等)夸老太太贤惠有才
- 通过描写兰花、柏树等植物暗示品德高尚
- 预言家族会越来越兴旺
- 最后用旁观者的感叹加强赞美效果

写作特点:
把普通祝寿写成"文化夸夸诗",不说直白的"福如东海",而是用历史名人、植物象征、富贵预言等含蓄表达,展现文人祝寿的特色。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