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明甫召除奉常簿

壑主临轩达四聪,皎如丽日明高穹。
倾葵发蔀烛幽隐,熙然万物还春风。
鼎新百度跻时雍,西垣东省罗鹓鸿。
锋车趣召无虚日,高阳才子咸登庸。
古桃小垒江之东,迩来庆事何其丰。
使君已秉螭坳笔,尺一于今召我公。
我公智略真夔龙,剑佩合侍明光宫。
升平雅乐欲大备,暂借笔管调笙钟。
奉常地峻位望隆,不与列棘监寺同。
文传章句群经外,器识錞于众乐中。
不愿封侯食万钟,不羡乘云游攀桐。
羡公此行登仙去,蜚声直上彻九重。
上方更化归醇醲,论思献纳宜舂容。
凝旒若访草茅士,余论无忘采菲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李明甫的官员被朝廷重用的场景,充满了赞美和祝福之情。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

1. 朝廷求贤的盛况
开篇用"丽日照耀天空"比喻皇帝广纳贤才的英明,像阳光驱散黑暗一样发掘人才,让天下万物重获生机。朝廷正在改革新政,东西两院(西垣、东省)聚集了许多精英,征召人才的马车每天不停,连高阳(古地名,代指才子之乡)的能人都被重用。

2. 地方喜事与个人荣耀
提到古桃小城(江之东)近来喜事连连:先是使君(可能指李明甫的上司)已获重用,现在轮到我公(李明甫)被召见。用"螭坳笔"(朝廷文书)和"尺一"(诏书)这些公文象征皇恩浩荡。

3. 赞美李明甫的才能
将他比作上古贤臣夔和龙,说他配得上在皇宫佩剑侍君。现在国家需要完善礼乐制度,所以暂时让他用文笔(笔管)来协调礼乐(笙钟),暗示他即将担任奉常(掌管礼乐的官职)。

4. 新职位的崇高意义
强调奉常一职位高权重,不同于普通官员。夸他不仅精通经典,更在礼乐铸造(器识錞)方面有独到见解。这里用乐器铸造比喻他具备统筹大局的才能。

5. 表达羡慕与期许
诗人说不羡慕封侯富贵或成仙(乘云游攀桐),唯独羡慕李明甫能"登仙"般直上青云。最后期待他在皇帝面前从容献策,如果将来皇帝询问民间人才,希望他还能记得推荐像自己这样的草野之人(草茅士),用"采菲葑"(采集野菜)的比喻委婉自荐。

全诗通过阳光、春风、礼乐等明亮意象,塑造出盛世用贤的欢欣氛围。既赞美了朋友的才能和机遇,也流露出自己渴望被引荐的心思,展现了古代文人既慕仕途又重才德的双重心态。

陈棣

宋处州青田人,字鄂父。陈汝锡子。以父荫为桐川掾,官至潭州通判。其诗于南渡之初,已先导宋季江湖之派,大都平易近情,不失风旨。有《蒙隐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