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出入歌

祝详史具。
礼备乐荐。
有牲在陈。
有鼓在县。
腾烛象星。
奔水类电。
郊燎夙戒。
駜彼乘駽。
以伺质明。
以伫神宴。

现代解析

这首《牲出入歌》描绘了一场古代祭祀活动的准备场景,用生动的画面感带我们穿越回那个庄严而神秘的仪式现场。

开篇"祝详史具"四字,就像拉开帷幕的报幕员——祭祀的祝官们已准备就绪,史官们记录仪式的竹简也摆放整齐。紧接着镜头转向祭坛:肥壮的牺牲(祭祀用的牲畜)陈列在案,大鼓悬挂在架子上,整个场景仪式感十足。

中间四句突然"动"了起来:火炬的光焰像流星般窜动,泼洒的清水如闪电划过——这里用"星""电"两个自然界的疾速意象,把静态的祭祀场景写得充满动感。特别是"奔水"这个动作,可能是祭司洒净水或酒液的仪式动作,在诗人笔下竟有了万马奔腾的气势。

最后四句转入黎明时分的等待:通宵燃烧的郊外火炬(郊燎)照亮夜空,毛色光亮的骏马(駜彼乘駽)静静伫立。所有人都在等待天亮时分(质明),等待神灵降临享用祭品(神宴)。这种等待不是焦虑的,而是充满虔诚的期待,就像舞台灯光暗下后,观众屏息等待主角登场的那一刻。

全诗最妙的是把祭祀这种严肃的宗教活动,通过"腾烛""奔水""駜马"等充满生命力的动态描写,赋予了鲜活的现场感。我们仿佛能听见鼓声咚咚,看见火星四溅,闻到牺牲的血腥味,甚至感受到黎明前潮湿的空气——这正是古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绝佳示范。

江淹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