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次也赴平凉太守任二首 其一

辛苦河堤使,初停杵橐声。
三年方上计,五马遂西征。
斋酿葡萄味,沙陀苜蓿程。
勿辞乘障远,领郡际升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送别一位叫杨次的朋友去平凉当太守时写的。全诗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友情和对朋友仕途的祝福。

前四句写杨次的工作调动:他在河堤工程上辛苦工作多年("杵橐声"指筑堤工具的声音),现在终于结束任期("初停"),经过三年考核("上计"是古代官员考核制度),被派往西部平凉担任太守("五马"代指太守)。

后四句是临别赠言:诗人想象朋友在平凉的生活——喝着当地特产的葡萄酒("斋酿葡萄味"),吃着西北特色的苜蓿("沙陀苜蓿程")。最后两句是叮嘱和祝福:不要嫌边关遥远("乘障远"),现在正是太平盛世("际升平"),好好治理地方。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杵橐声"这样具体的声音细节,生动表现了朋友之前的辛劳
2. "葡萄""苜蓿"这些西北特产名词,既点明赴任地点特色,又暗含对朋友适应新环境的关心
3. 结尾的劝勉不落俗套,把赴任边地说成是恰逢盛世的好时机,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

这种送别诗没有过分伤感,而是饱含对友人能力的信任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古人仕途交往中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