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惠山庆上人

陆羽泉边倚瘦筇,参差台殿映疏松。
五天讲去春骑虎,一钵擎来昼伏龙。
像阁磬敲清有韵,苏庭云过静无踪。
相逢多说游方话,知老灵山第几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庆上人)在惠山修行的生活场景,充满禅意和自然之美。

前两句写景:陆羽泉边,僧人拄着瘦竹杖伫立,高低错落的寺庙建筑与松树相映成趣。这里用"瘦筇"(细竹杖)暗示僧人清瘦的形象,松树则象征坚毅品格。

中间四句用夸张手法表现高僧的法力:春天讲经时能骑虎而行(形容讲经震慑力强),白天用钵盂就能降伏龙(显示佛法高深)。寺庙里磬声清越,苏轼曾游历的庭院上空,云飘过却不留痕迹,突出修行之地的清净超脱。

最后两句写诗人与僧人的对话:见面聊的都是云游见闻,却不知这位高僧已在灵山修行多久。"第几峰"的提问,暗含对僧人修行境界的赞叹——就像灵山(佛教圣地)群峰,不知他已达到哪一重境界。

全诗通过虎、龙等意象展现高僧威严,又用泉声、磬音、流云等营造空灵意境,最后落脚于对修行境界的思考,让读者感受到佛法与自然融合的美妙。

燕肃

(961—1040)益都人,徒居曹州,字穆之。登进士第。为寇准所知。数典刑狱,累知审刑院。曾建言州郡疑狱及情可悯者处死刑须经复奏获准,方得施行。性精巧,曾造指南车、记里鼓车及欹器以献;又创记时莲花漏法,世称精密。喜为诗。工画山水,尤擅古木折竹。曾在知明州任上绘《海潮图》,著《海潮论》。官至礼部侍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