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三苏祠

天生灵慧扬清光,奎垣有星寒吐芒。
纷纷馀子安足数,振发河岳为文章。
苏家父子亦云盛,敬恭桑梓隆祠堂。
远接眉山一痕绿,千秋俎豆犹留香。
当年骨肉伤别离,雪泥鸿爪随所之。
惠州风雨黄州雪,扁舟小笠留清姿。
火鼠冰蚕任遭际,养生妙论清于诗。
谪贬犹然西恋阙,此心惟有江湖知。
老泉垂老犹著书,尧图禹菉探元初。
子由隽才能竞美,新诗遥和兴不孤。
自古多才天所忌,风波险阻无时无。
错节盘根名愈著,醉生梦死非吾徒。
天风万里挟飞仙,放怀何处无良缘。
人生得失泡影耳,名高身后惟其贤。
我来拜谒丛祠下,一门遗像分后先。
灵风飘飘动群木,曙分林影初日圆。
竹根稚笋露深浅,容我来参玉版禅。
前哲有灵应笑我,营营俗虑徒拘牵。
吟轻小诗意自适,假山对坐空悠然。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谒三苏祠》表达了对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生得失的深刻感悟。

首先,诗人赞美了苏家父子的才华和成就。他们天生聪慧,文章写得极好,影响了整个时代。苏家父子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还非常重视家乡,建立了祠堂,成为后人的敬仰之地。诗人通过对苏家父子的赞美,表达了对他们才华和品德的钦佩。

接着,诗人描绘了苏轼的坎坷人生。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磨难,被贬到惠州、黄州等地,但他依然保持着清高的姿态,不改初心。诗人通过“雪泥鸿爪”这样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苏轼在困境中的坚韧和豁达。苏轼虽然被贬,但他依然关心国家大事,这种忠诚和责任感让诗人深感敬佩。

然后,诗人提到了苏洵和苏辙。苏洵晚年仍然坚持著书立说,探求真理;苏辙则才华横溢,与兄长苏轼相互呼应,共同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篇。诗人通过对苏洵和苏辙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苏家父子的卓越才华和家族的文化底蕴。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他认为人生的得失如同泡影,真正的价值在于身后的名声和品德。诗人在苏家父子的祠堂前拜谒,感受到他们的精神力量,内心得到了净化和启迪。他意识到自己过于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反而忽视了内心的真正需求。通过与苏家父子的精神对话,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自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苏家父子的赞美和对人生得失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才华、品德和精神追求的崇敬,同时也启发读者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