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看到一幅书法作品后的感慨,可以分成三层来理解:
第一句"老铁真书瘦益奇"说的是邓铁香(字铁香)的楷书风格——笔画瘦劲却格外有神韵。用"老铁"称呼既显亲切,又暗含对其书法如铁画银钩的赞美。
第二句"何人知出猛龙碑"揭示这书法的师承渊源。意思是普通人看不出,这其实是从北魏名碑《张猛龙碑》中学来的笔法。这里既夸邓铁香取法高古,也暗含"知音难觅"的感慨。
后两句转入更深层的含义:名臣(邓铁香)的墨宝和流亡者(康有为)的题跋,由五百罗汉共同守护。这里用佛教意象,既写实(可能指作品存放于寺庙),又暗喻这些承载历史记忆的文物值得珍视。通过"名臣遗墨"与"逋臣记"的对比,折射出时代变迁中知识分子的不同命运。
全诗妙在从一幅字谈起,却串联起书法艺术、历史传承和文人命运三个维度。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个"共护持"的意象——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那些凝聚着文化精神的墨迹,终会得到永恒守护。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