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了一个充满哲理的小故事,作者通过自己和顽童的互动,揭示了人生常见的认知误区。
开头描写一个顽童在清澈的泉水边漱口玩耍,作者觉得这是在浪费珍贵的泉水。没想到顽童反而笑话作者,自顾自地在澄净的水中洗手。这个场景生动展现了不同人对待同一事物的态度差异。
后四句是作者由此引发的思考:人们常常自以为是,喜欢对事物强加区分。就像"饮牛"(让牛喝水)和"洗耳"(传说中高士许由为拒绝做官而洗耳)这两件事,本质上都是用水,却被人为赋予了高低贵贱之分。
诗歌的智慧在于:
1. 揭示了人们习惯用主观标准评判事物,其实很多区分都是人为制造的
2. 提醒我们要放下成见,像孩童一样用单纯的心态看待世界
3. 指出生活中的许多对立概念(如高雅与粗俗)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这首诗用日常小事引出深刻道理,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教会我们用更开放包容的眼光看待生活。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