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元旦(三首) 其一

又闭城门作战场,逃生无路食无粮。
不从自治声中死,便向共和梦里亡。
宪草一包难果腹,炮花几朵竟充肠。
怨天恨地吾何敢,罪在成都数仞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老百姓的悲惨生活,用直白的语言控诉了战争的荒谬与残酷。

开头两句直接点出战争的可笑——城门内本该是安居乐业的地方,现在却变成了战场。老百姓无处可逃,连饭都吃不上。"自治"和"共和"这两个政治口号在这里显得特别讽刺,老百姓要么被这些空洞的口号害死,要么在虚假的和平幻想中丧命。

中间四句用夸张的对比写出百姓的绝望:宪法草案不能当饭吃,炮弹炸开时的火花居然被当成充饥的东西。这种荒唐的对比让人心酸——法律文书填不饱肚子,战争的火光反而成了"食物"。

最后两句看似在自责,其实是强烈的反讽。诗人说不敢怨天恨地,把罪过推给成都的城墙。实际上是在说:城墙有什么错?真正的罪魁祸首是那些制造战争的人。

全诗没有用任何华丽的词藻,就像老百姓聊天一样平实,但字字血泪。通过城门变战场、宪法不能吃、炮火当饭这些触目惊心的对比,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战乱中人民的苦难。这种用日常事物作对比的手法,比直接描写死亡更让人震撼。

0